骂死人与捧杀人:被捧杀的武圣人关老爷

  鲁迅在一篇《捧杀与骂杀》的杂文里说:“骂,倒未必会骂死人,但捧,却是可以致人死命的一法。”老先生的这个说法不准确,其实,骂,也是可以骂死人的,《三国演义》中的王朗老头,不就是被诸葛亮阵前骂死的吗?俗话说,唾沫星子淹死人,就是这个道理。当然,捧,就更能杀人了。譬如,被后世追捧为武圣人的关圣帝关老爷,细想下来,当年就是被人捧杀的!

  在当年吹捧关羽关二哥的队伍中,第一名大捧家就是曹操,上马金,下马银,三日一小宴,五日一大宴,弄得关二哥失去了对自己实事求是的判断,忘记了自己曾是一名弓马手,还以为真当上了汉寿亭侯;第二名大捧家是诸葛亮,连立了军令状的关二哥在华容道上放走束手待擒的曹操,也成了正确的错误,不敢予以追究。这就使得关二哥更加刚愎自用,有恃无恐了;第三名大捧家是孙权,非赶着上杆子请人到荆州说媒,要把关二哥的女儿娶到江东做儿媳妇。

   结果,关老爷不赏脸,大吼一声:“虎女焉配犬子?”媒人灰头土脸地被赶走了,孙权碰了一鼻子灰;第四名大捧家还是曹操,关云长水淹七军,生擒于禁,大败曹军后,其实离许都还远着呢!曹孟德虚张声势,提出迁都,以避其锋。这一下,等于把关老爷的虚荣心,哄抬到了一个只许成功,不能失败的位置上。终于,骄傲的关老爷,在被东吴的吕蒙和陆逊用计打得只剩下十几个残兵败将时,连早年困土山,约三事暂时妥协之法也不能用了。因为,此时的他己被大树特树为盖世英雄,英雄又怎能低下高昂的头呢?只能“英雄”地走向死亡了。

  其实,曹孟德捧关云长,是做样子给大家看的,看丞相我多么礼贤下士,求才如渴。说穿了,不过是在延揽人心,扩大影响,宣传自己罢了。诸葛亮捧关云长,是求一个内部的安定团结,以保障他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,不至于被这个自视甚高的刘玄德的把兄弟干扰。孙仲谋捧关云长,目的就更简单了,麻痹对手,夺回荆州。由此可见,天底下的捧角者,无不有自己私底下不可告人的意图和目的。人世间,没有因为酷爱吹捧而吹捧,无欲无念在那儿拍他人马屁的捧场者。

  想当初,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,千里走单骑,是何等威风。其实,这中间是有不少水分的,如果当时曹操真不想放他走,估计关老爷就是插上翅膀,也难飞出牢笼。可曹孟德只是让张辽先行一步,然后带十数骑匆匆赶上,赠金送袍。这是表明曹孟德除了要借放行,再宣传一下自己外,也是为日后的可能相见留了条后路。所以,当那个傻瓜蔡阳不服,执意要去追杀时,曹操叱之曰:“不忘故主,来去明白,真丈夫也,汝等皆当效之。”放走了一个关羽,却树立了一个麾下将领仿效的活榜样。曹孟德一石三鸟之举,得到的肯定要比失去的多得多。而关老爷却由此获得了可资骄傲的资本,直到败走麦城为止,这一沉重包袱却压了他一辈子。

  过关斩将,千里单骑,是关老爷一生最得意之笔。正是这一得意之笔,既增加了他骄傲自负的资本,也埋下了他日后败走麦城的种子。其实,倘若关老爷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在那些对自己的吹捧中,有许多泡沫的成分,也就不至于神昏志迷了。要知道肥皂泡在阳光的照耀下,虽然也能色彩斑斓一会儿,但终究是要破灭的。倘若能明白这个道理,兴许关老爷就不会败走麦城,身首异处了。可是,历史又怎能倘若呢?陈寿在《三国志》里评论他“刚而自矜”,这是对关老爷的准确评价。